股災之下 中國股民切勿意氣用事!
不到一個月的時間,A股暴跌超過30%,指數亦從5178高點直接掉向了3400多點。顯然,這已經不是一次正常的調整,而是一場股災。
最近兩周,隨著A股市場的下跌速度明顯加快,管理層對股市的重視程度也在明顯提升。就在7月8日晚間,央行等五部委集體發聲,給A股市場傳遞出積極性的信號。
其中,央行強調支持股市穩定發展,給予市場充分流動性;證監會同時表示將會加大購買中小市值股,呼吁控股股東增持;而國資委則強調了央企在股市異動期間不得減持。至于證金公司、財政部乃至保監會等,都給A股市場傳來了一系列的提振信號。
顯然,時至今日,A股市場的迅速暴跌,已經考驗著管理層的忍耐力。據不完全的數據統計,在過去三個多星期內,A股市場累計蒸發掉20多萬億的市值,相當于跌掉了10個希臘GDP。與此同時,在股市市值大幅縮水的背景下,實則也給國內富豪們的財富收入帶來了沉重的沖擊。其中,內地女首富,同時擔任藍思科技董事長周群飛的財富也迅速蒸發掉400多億元。
股災之下,絕大多數的股民似乎也無法幸免。不過,在股市暴跌的過程中,A股市場的風險釋放力卻不見縮減,反而有愈發強烈的態勢。
事實上,縱觀近一段時期A股市場的表現,實則暴露出諸多的制度漏洞。同時,也充分揭示出相關管理層的危機應急處理能力偏弱,及其整體的風控能力較差。于是,在突發性的股災風險爆發之后,股市卻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,而這種沖擊力也似乎沒有任何舉措可以實現有效抵擋。
值得一提的是,面對強烈的股災沖擊,上市公司也紛紛采取一切的手段來維護自身價格的穩定性。其中,停牌、回購以及增持當屬近期頗為流行的手法。但是,在單邊暴跌的市場環境下,回購或者增持似乎也無法起到真正的穩定作用。于是,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為了維護自身股價的穩定性,而紛紛采取了停牌的方式來回避這一場股災。
截至7月8日晚間,A股市場已經有超過1500家上市公司實行了停牌。但是,如此一來,卻給市場帶來了另外一種景象,即大資金大機構集中在那些仍在交易中的股票下手,而巨額的封單也把這類股票牢牢鎖死在跌停板價格之上。由此可見,在多數股票采取停牌舉措的大環境下,結合公募基金贖回以及杠桿資金平倉等多重壓力,實則加劇了那些仍在交易中的股票的波動風險。
顯然,時下的A股,已經到了“放大利空,而無限縮小利好”的階段。退一步來說,即使上市公司臨時頒布了一項重磅利好,或也難逃市場集體殺跌的風險。由此可見,既然任何利好也無法抵擋住市場的系統性風險,還不如直接停牌,等待這一場股災風波結束后,再行復牌。
時下,央行等五部委集體發聲,已然可以清晰地暴露出時下股市的危害預期。顯然,如果此時管理層還任由股市繼續任性暴跌,則意味著市場的踩踏風險也會得到進一步地擴散,甚至深入影響到股權質押乃至兩融等資金。屆時,市場恐將引爆出更具殺傷力的危機。
A股的底究竟在何方?或許,沒有人能夠準確地回答。但是,筆者認為,在時下的股災環境下,中國股民確實需要學會冷靜,切勿意氣用事。因為,散戶滿倉買入容易,但一旦挨套觸及止損點,他們大多數卻不舍得賣出,最終只會導致虧損幅度越來越大。
由此可見,在股災的大環境下抄底,就如同火中取栗。一旦不幸挨套,恐怕又要忍痛割肉,最終導致財富的瞬間蒸發。對此,與其拿著籌碼茶飯不思,還不如等待市場真正的企穩信號出現,再行參與抄底。
如在招股說明書、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,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,聯系電話:400-068-7188。
品牌、內容合作請點這里:尋求合作 ››
前瞻經濟學人
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、未來發展趨勢等。掃一掃立即關注。